隔壁掃黑了,不用誇尺度的那種 加载评论...
影說  肉叔電影  2023-10-15 23:13
今年國慶檔,總票房27億+。
票房冠軍老謀子的《堅如磐石》,依然是本周院線片票房第一。
遺憾,前幾天已經表達過了(《堅如磐石》里的過河之卒)。
今天,肉叔特別邀請老朋友@布拉德特皮 來聊一部她近期刷的新片。
奈飛出品,被戲稱為「美版堅如磐石」。

同樣以命案切入,牽扯出官商勾連的暗線。
老美拍掃黑題材,不稀奇。
奇的是,刨除大環境的不同,你確實能在這部電影里,找到《堅》想講,卻礙於種種原因,沒講清楚的一些事兒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片是導演格蘭特·辛格(攝影師出身)的處女作。
劇作上並非毫無瑕疵,但它貴在沉穩,且極具個人風格。
可以這麼說,作為一部犯罪片。
尺度,是它最不值一提的噱頭——
《冷血動物》
01
電影的敘事結構並不複雜,平鋪直敘。
主角湯米(本尼西奧·德爾·托羅 飾)是一名警探(雷大頭看了會羨慕的那種)。
他資歷老,能力強,卻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。
曾經的搭檔因受賄獲罪,他也受牽連遭到霸凌,被同行當成「叛徒」。
無奈之下,他和妻子搬家,來到新駐地任職。
上任沒多久,湯米就遇上一起大案——
一名年輕的女房產經理,死在自己賣的別墅里,死狀凄慘。
死者雙手被綁住,陰道內留有體液;
身中33處刀傷,刀子扎得極深,甚至卡進了盆骨。
更詭異的是,她的左手手掌沾著一塊油漆;右手則有多處來源不明的淤傷和血痕。
屍體上找不到任何指紋。
死者名叫莎默,社會關係並不複雜。
湯米上門走訪,迅速展開摸排工作。
棘手的是,涉及本案的相關人員,似乎每個都有作案動機。
一號嫌疑人。
現男友威爾(以下簡稱「男友哥」),經營家族房產生意,妥妥商業精英。
案發前一天,他和莎默吵過架,原因是他call她一起出席活動,卻聯繫不到人。
(是的你沒看錯,由賈老闆出演)
兩人的私生活也稱不上和諧。
交往一年半后,已然沒了激情,主打一個湊活著過。
二號嫌疑人。
前夫薩姆(以下簡稱「前夫哥」),是個有前科的癮君子。
他和莎默正在辦離婚手續,已經分居許久。
經法醫鑒定,莎默的屍體上找到幾根不屬於她本人的金髮。
無獨有偶,前夫哥有收集頭髮的特殊癖好。監控顯示,他曾在公交車上偷剪乘客頭髮。
更可疑的是,他的手上也沾了油漆。
三號嫌疑人。
危險分子伊萊(以下簡稱「油頭哥」)。
他和男友哥之間有土地糾紛。因不滿男友哥家族的低價收購,油頭哥的父親自殺身亡。
看上去,他似乎與兇案無甚關聯。
讓他成為嫌疑人的,是一個驚人的巧合——
莎默遇害當晚,據目擊者回憶,曾看到一名跛足男子走進屋內。
而油頭哥這走路姿勢,可不就不太靈便嘛。
另外,油頭哥還有個另類小「愛好」,監聽警用頻道。
他不但知道湯米的生日,還叫囂男友哥就是兇手,並留下意味深長的一句話:
他是個騙子
他們都是騙子
看上去,每個人不能排除嫌疑。
但關鍵是,找不到任何證據。
案情膠著之際,兩條關鍵信息,讓湯米鎖定其中一人:
①莎默遇害前夕,曾打給FBI舉報毒品活動。
②據莎默閨蜜透露,前夫哥涉毒。
可好不容易有突破口了吧,抓捕時又生了變故。
湯米的搭檔被前夫哥奪了槍。雙方交火,不得已之下,湯米朝前夫哥開槍。前夫哥身亡。
警方在其住所內搜到13公斤海洛因,看上去,案件圓滿偵破了。
可湯米越想越不對勁。
前夫哥之死,讓諸多疑點被一筆帶過,得不到合理解釋。
比如,結案后,媒體為何避談當晚登門的跛足者?案發當晚監控拍到一輛老式轎車停在屋外,車主是誰?
冥冥之中,似有一隻手操控著全局。
02
案子發展至此,基本可以結案了。

可湯米不死心。

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發現,將死者雙手的照片合併,恰好拼出一個咬痕。

他提取了前夫哥的牙齒印膜,卻因咬合不夠深,而下不了定論。
真實案件就是這樣,並非每條摸排過的線索都是有效信息。那些最關鍵的線索往往藏在平平無奇的表象下,極易被忽略。
而對一名老到的警探來說,有時候僅僅是一個數字,或一閃而過的畫面,就足夠扭轉局面。
一日,電視新聞播報一起車禍,警方在車內發現13公斤海洛因。
13公斤。
這個數字眼熟嗎?
沒錯。剛好是警方在前夫哥家裡,找到毒品的數量。
更巧的是,有一包毒品包裝上貼的膠帶,和抓捕前夫哥當天,緝毒警當場纏上的膠帶一模一樣(因子彈卡進了外包裝)。
一切細節都指向了——
警局內部有黑警。
隱約地,湯米窺見一條由警界與商人聯手搭建的集栽贓、法拍、收購於一體的產業鏈。
內外交困之際,他能否全身而退?
在這裡就不過多劇透了。

全片看下來,案情層層遞進,偵查過程穩紮穩打。

最終結局,在出其不意的變數中,又蘊含宿命般的合理性。
作為一部處女作,《冷血動物》自然也有它的問題,比如過於冗長,后1/3收尾收得略倉促。

但作為一部犯罪片,它成功地營造出一種冷峻肅殺的氛圍,讓觀眾跟隨主角視角,始終陷入一股由猜疑帶來的寒意中。

前半段,猜三名絕非善類的嫌疑人,誰是兇手?

後半段,猜主角身邊最親近的幾位同僚,誰是同謀?
是信賴他,將案件交由他負責的警監(也是他妻子的叔叔)?拉攏他,試圖拉他入伙干副業的光頭哥?還是仰仗他,每天共享偵查信息的搭檔?
都有可能。都不可信。
正是藉助這份不確信感,影片完成了對主角湯米的人物塑造——
一個有辦案熱情、也有職業倦怠的好警探;一個有弱點、也有底線的矛盾體。
上班時間,他也摸魚。
走訪受害者家,看上了人家的高級水龍頭。
坐辦公室里,你看他眉頭緊鎖,實際是在購物。
借著走訪的由頭,逛逛二手車,勞逸結合嘛。
買不起咋辦,那就多榨點加班費吧。
社交場上,人家塞給他手錶和女人。
說不心動是假的,到底還是選擇拒絕。
反正也難辨忠奸,不如讓自己變成灰色的。
除了《堅如磐石》,本片還被網友拿來與《真探》類比。
不只因兩者同樣寫實的攝影風格,更在於它們都著墨於刻畫警探作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這是必不可少的一筆。
正因他也有凡夫俗子的慾望,他的底線才尤為可貴。
03
說回開頭。
截至發稿當天,《堅如磐石》以11億的成績,穩坐2023國慶檔票房No.1。
卻又因劇情邏輯硬傷等問題,讓本片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趨勢。
喜歡的觀眾,對它的的「尺度」津津樂道。
從什麼時候開始,尺度成了衡量一部電影好壞的首要標準?
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,我們對「刀下留情」的部分連連稱道,說白了是僥倖心理作祟。懷有僥倖,常令我們忽略了——
決定一部犯罪片品質的,從來不是尺度。
不妨拿《冷血動物》做個例子。
雖然這是一部R級電影,尺度卻並不大。
對於血腥場面,它採用克制的處理方式。
開頭的屍體鏡頭,整段採用全景,重點拍屍體與房屋的空間關係。
以俯視鏡頭,客觀性地呈現死者的被動與無辜。
最後的爆頭鏡頭。
它不拍傷口,轉而拍子彈穿腦後,濺到鏡頭上的血沫。 
從摸槍到擊殺,時長不超3秒,迅捷冷硬,寫實感爆棚。
這鮮血淋漓的一幕,卻並不給人以血腥之感。
原因是導演採用一筆帶過、不做停留的手法,令畫面看上去不那麼暴力。
全片最恐怖的一組鏡頭,反倒是不見一滴血的。
空別墅內,一側是旁觀的主角,另一側是忠奸難辨的官與商。
以不均衡構圖,突出兩股力量的較勁,以及這種角力帶來的失重感。
個人認為,對一部犯罪片來說,它的劇情邏輯是地基,它的人物情感邏輯是骨架,它的細節鋪墊是磚瓦。
《冷血動物》在前兩點上,都完成得中規中矩,最妙的是它埋了有解讀空間的細節,並藉助這類細節營造驚悚感
二刷之後,發現一個看第一遍忽略掉的細節。
抓捕那場戲,湯米開槍,奪窗而逃的前夫哥背部中彈,當場死亡。
殺了未被定罪的嫌犯,湯米於心有愧。
但人真是他殺死的嗎?
前夫哥死於背部左側的槍傷。
讓我們再來看一遍雙方交火的瞬間——
湯米共連開3槍,最後一槍打穿玻璃,可看到明顯高於嫌犯身位。也就是說前兩槍(或其中某一槍)擊中了他。可他倒下時,背部明顯沒有創口……
打死他的,是否另有其人?
當時警隊已埋伏在屋外,上至接手湯米配槍的警長,下至進屋搜查的警員,誰黑誰白如何分辨?
這一幕,越是細想,越冒冷汗。
它指向了一個暗黑的可能性——
你所得知的,也只是部分真相。
那條在一開始就被發現蛻皮逃走的毒蛇,真面目是什麼?

沒有人完全可信,誰都有可能是幕後黑手。
同樣是暗流涌動,與惡勢力在水塘內斡旋,贏了,但困惑於大江大河的水之深之濁。
這不比「官上有官」高明多了?